水基金属清洗剂废液废水处理方法

2017-09-14

   水基金属清洗剂废液处理方法很多,可视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联合应用。一般根据废液的状态将处理方法分为2类。分解洗涤剂法:即采用生物处理、氧化处理、光分解等方法变废液中的有害成分为无害成分。废液分离法:即将溶质从废液中分离出来或将溶剂从废液中分离出来。

    现将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简单介绍如下:

    1、分解分离法

(1)生物降解。借助嗜氧菌的作用,在有空气或氧存在的条件下,形成絮凝物对废液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。形成絮凝物的细菌有胶基杆菌、产碱杆菌、假单胞菌等10种原生生物组成。分解过程是富集化的有机碳水化合物经生物分解,形成活性渣泥,表面活性剂首先被吸附在渣泥表面的活性点上,一旦得到生物降解就会脱离活性点,此活性点再吸附表面活性剂。上述降解过程可以看成一个吸附-分解-置换的循环过程。

(2)氧化分解(臭氧氧化法)。将臭氧置于废液中,靠臭氧的氧化作用将表面活性剂分解成二氧化碳。但一般臭氧不能将表面活性剂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,还会生成部分臭氧化物、乙醛、酸性物质等中间氧化物,这些氧化物使得处理过的废液PH值倾向酸性。当废液的PH值为9时,温度在30度时处理条件最好。分解所需臭氧的量,随废液中表面活性浓度的不同而变化。

    2、分离法

(1)浮选法(重力分离法)。在废液中通入空气,有时还需同时加入浮选剂和混凝剂,使废液中的油污粒径在0.5-25微米与细小的固体颗粒黏附在空气泡上,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,从而回收废液中有用物质,同时也净化了水。

(2)离心分离法。根据离心力原理,将废液高速旋转,从而产生离心力。由于废液中悬浮颗粒(或乳状油)和废水的质量不同,因此受到离心力的大小也不同,质量大的被甩在外圈。质量小的被留在内圈,并通过出口分别导引出来,从而回收了废液的悬浮颗粒(或浮状油),净化了废水。

(3)反渗透法。这种方法是依靠一种反渗透膜起作用。理想的反渗透膜能使溶剂通过,而溶质不能透过。如果在一张反渗透膜的两边,分别放上清水和废液,清水就会通过反渗透膜而使废水得到稀释,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渗透作用。当在废液一边施加压力超过废水的渗透压时,废水中的水分中就被压过膜而流向清水一边,这一过程就叫反渗透。就废水的处理与利用来说,通过反渗透,废水本身得到浓缩,而被压过膜的水就是处理过的水。在实际应用中,因为所使用的反渗透膜还不能全部阴止溶质通过,所以经处理过的水中还含有少量杂质。反渗透法是废水处理的新技术,它具有设备简单、操作方便、节约能量、适应性强等优点。

(4)混凝法。应用混凝法可除去废液中细小分散固体颗粒、絮状油以及胶体物质等,其作用原理是将电解质或胶体混凝剂加入废液中,使其在废液中水解形成胶团,此胶团所带电荷与原废液中胶团或乳状油所带电荷相反,因此产生电中和而凝聚成絮状,进行沉降,废液中的细小分散固体颗粒亦被吸附形成絮状颗粒一起沉降。

(5)吸附法。是利用多孔性固体(称为吸附剂)的表面,吸附废水中的溶质,以回收或去除某种溶质,同时净化废水。吸附分为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。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粒子如剩余力场与被吸引粒子的力场相互作用,使被吸引的粒子吸附在固体表面上。物理吸附没有选择性,可以是单层吸附,也可以是多层吸附,直到完全抵消固体表面力场为止。化学吸附是由于吸附剂与吸附质(被吸附物质)的原子或分子间的电子转移或共有,也就是靠化学键进行吸附的,由于伴随有化学反应,所以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,因为化学吸附只在吸附剂表面进行,所以是单层吸附。

'); })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