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史上大规模的环保大督查 工业油雾净化机全面治理车间污染

2017-05-26

   环保部调集了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,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对京津冀及其周边的28个城市进行25轮督查。这样的执法力度在中国环境治理史上前所未有,目标却十分清晰,保卫蓝天。新的数据是,4月7日至5月19日,一个多月的时间内,督查组共检查了1.2万家企业,有8000多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,其中没有任何治污设施的“散乱污”企业3000家,甚至连北京市区内都有这样的问题企业群。

   事实上,环保部每天都在更新问题清单,结论大同小异,问题企业占七成,其中1/3是“散乱污”。这些数字也引发了诸多讨论:为什么检查的企业中,有近70%的都有问题;“长了牙”的严环保法已经执行两年,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进入收关之年,为什么居然还有大批没有任何手续和没有任何治理能力的“散乱污”企业潜伏在京津冀;为期一年的保卫战究竟能不能换来蓝天?

   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执行两年,为什么今年才开始严打“散乱污”。对“散乱污”发力,可以看做是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扫死角的阶段。前期的治理瞄准的是钢铁、化工、机动车等排放大户,随着治理的深入,排放大户被看住后,一些隐蔽的、分散的、不在册企业的污染问题被凸显出来。尤其是去年冬天几次红色预警期间,环保执法人员在一线发现,“散乱污”这个特殊的群体,其实是很多地方重要的污染来源。

   以北京为例,环保部在去年年底就提出,北京市不能一味地强调外来污染的输入性问题,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工业大院对本地污染贡献较大,需要花大力气解决。这些独门独户的院子,关起门来就是一个个隐蔽的污染源。重视本地“散乱污”治理的内容也写进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给北京的督察建议中。就在5月18日的一次检查中,督查组在北京朝阳区发现,治理了多年的“十里河”建材市场仍存在很多问题。30多家石材加工企业无法提供环保手续,无营业执照或注册地为异地,安装有大型切割机等大型加工设备,车间内充满粉尘,部分粉尘未经处理直接排放,粘合胶露天搅拌,VOCs无组织排放严重,车间内异味刺鼻。

   对“散乱污”的整治,环保部已经给出了治理大限,今年10月,治理无望的一律取缔。5月底之前,环保部还将发布一次“散乱污”的清单名录,这一次将是一份更清晰、更完整的问题清单,环保部将以此为依据,与地方政府签订整治的责任书。京津冀及周边的28个城市需要作出承诺,整治清单上的散乱污。如果5.6万家散乱污企业都能管住,加上此前一直盯住部分的钢铁化工类大企业也能确保达标,那么今年的蓝天目标是可望可及的。

'); })();